我很希望功成名就,所以教人如何成功的書我也是相當愛看,除了公司的指定聖經「如何永遠贏得顧客」之外,我自己也買了 一拖拉庫類似的書,什麼「造就自己」啦、「人生的四大秘密」啦,三不五時也看看商業週刊。長久下來,那則「粉筆一塊錢,知道粉筆線畫在哪裏值九萬九千九百九十九元」的傳奇已經倒背如流;更別提那些現代武林各大掌門人的奮鬥史,鄒開蓮、何薇玲、嚴長壽,看著這些大人物們是如何英雄不怕出身低,從工讀生做起,種種雜事都學,每天加班到半夜,被無故減薪還是無怨無悔地準時交報告,感動得眼淚都快流出來了。再看看刊頭照片裏那些目光炯炯,潔白閃亮的笑容,好像在說:「跟著我做,你也辦得到!」怎麼不讓人熱血沸騰呢?

既然眼前有了那麼多偉大的典範,我對如何開創自己的未來總該歸納出一些概念了吧?然而不幸的是,我發現在前往「成功」的道路上,我似乎是迷路了。一部分的原因是,這幅由各家學說編織成的地圖,不少指標居然是相反的。今天信箱裏來了一篇文章,鼓勵人準時下班以提高工作效率,明天的今週刊一篇「三十四歲年薪千萬」的文章就介紹一個分析師,每天一定工作滿十四個鐘頭才回家,幾年後年薪百萬。長久以來眾多偉人都呼籲要把一樣技能學到精通,力求自己無可取代;但是最近又常常看到一種標題:「專才的時代過去了,樣樣都懂一點才是生存之道。」此外,我讀的每一本潛能開發書籍都強調,人不能只侷限於自己專長的領域,要多強迫自己接觸不擅長的事物才能開發自己的能力;但是最近又讀到一本書,說人應該著重於盡量發展自己固有的優點,將能力發揮到最極限。一本一本地看下來,讀者對如何成功還是霧煞煞,前人的典範像北極星一樣在天空閃亮,清清楚楚,卻就是摸不著。只有寫書的人荷包滿滿,變成唯一的成功者〈哦呵呵呵‧‧〉。

成功的秘密沒有找到,只有心中的焦慮節節上升。有時走在路上,望著人海茫茫,竟有一種不知何處容身的淒惶。而前面提到的商業週刊,除了當作勵志書籍外,也具有做為恐怖小說的良好素質。「五十萬菁英出走」、「白領階級失業潮」、「明年你的工作還在不在?」,觸目驚心的標題加強了無力感,而我們科長總不忘充分利用資源,動不動在朝會時引用這些文章,順便告訴我們,其他家銀行的員工是多麼地辛苦,每天要加班到多晚多晚,每個人都還要負責推多少錢的房貸,假日還要去擺路邊攤推信用卡,由此來證明身為我們公司的員工是多麼地幸福。然後同仁們就會深深地懺悔:「啊~~都是我不對,我不該抱怨公司扣午餐費,我不該嫌餐廳東西難吃,我不該準時下班‧‧」

嚴格地說起來,我並沒有真正嘗過失業的痛苦。先是到律師事務所當助理,接下來就考上了銀行,在這裏苟且偷生了五年,但是我也曾經有過「只要有個工作,我就心滿意足了」的念頭。那時在準備律師考試,每天關在圖書館讀那些煩死人的考古題,把未來全寄託在前途未卜的考試上,稍微偷個閒就要被叼念,想看個小說也會有罪惡感,那個時候滿腦子想的都是「找個可以餬口的工作,白天上班,晚上就可以盡情地看小說畫漫畫,說不定過幾年就可以出道了」。啊啊,年輕人是多麼地天真啊!

我的確是找到了可以餬口的工作,但我忽略了一件事:工作這種東西,並不只是拿白天的時間去賣給公司這麼簡單而已。那是一種壓力,一種期望,一種證明自己的考驗。它隨時虎視耽耽,準備吞掉我所有的時間和精力,直到我表現到最好為止,還會希望我超過法定時間的加班時間不要報加班費〈我們科長說:「自己的事情本來就是要做到好才能走,這就叫做責任制」〉。工作也是生活的一部分,討不到錢的時候,跟債務人吵架的時候,被主管狂電的時候,年資比我淺的人升級比我快的時候,每件事都可以讓我的人生變成黑白的,連想到要起床都會難受。結果就是我天天在倒數離職的日期,卻完全不知道下一步要去哪裏。

勵志書籍還說,把握人生的要訣,就是把每一天都當作自己人生的最後一天。如果真是這樣,那我每天的第一件事就是遞辭呈。誰會希望把自己人生的最後一天拿來跟那群賴帳的厚臉皮還有冥頑不靈的豬頭法官耗?

我並不反對要把工作做到盡善盡美,額外加班、在職訓練也的確都是必要的,但如果工作不能成為自己的一部分,不是自己全心全意想要投入的事情,如何能撐得下來呢?像我這種跟工作異化的人,總是恨不得一到下午五點半就跟這家公司徹底脫離關係,去過我真正自己的生活,所以我沒有意願去做任何額外的付出,我也沒有辦法忍受公司裏任何一點不合理的制度。我必須很慚愧地承認,我現在一在辦公桌前坐下,直覺就是想要開網路。明知道那些開了又開的網頁沒什麼東西好看,關了幾分鐘馬上又順手打開。任何東西都好,只要能讓我暫時脫離工作,我都歡迎,結果得到的是更多煩躁跟罪惡感。

而「我自己的生活」也不是那麼好擺平的。要寫出有水準的作品,要蒐集資料,要大量閱讀找靈感,還得常常出去走走不能閉門造車,問題是,白天上班十個小時,通車來回各要一個小時,回到家都快累昏了,時間從哪裏來?

如果我不要想那麼多,認命安份地工作,也許就不會有這麼多煩惱。但是心裏總是會有些不甘願,不明白為什麼一定要為五斗米折腰,不能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創造屬於自己的事業。只要一看到那些精力充沛地工作的人,總是羨慕地口水都要流出來了。

我敢打賭,不論是施振榮還是嚴長壽,在發跡前一定沒有讀過任何勵志書或商業週刊,他們只是憑著自己的熱情和能力,自己摸索著開創自己的道路。他們還會力排眾議,做一些跌破別人眼鏡的選擇,最後都證明他們是對的。我多麼想效法,但是輪到自己做決定的時候,才會發現「果決」跟「魯莽」的分界是非常模糊的。今天如果我宣布我要辭掉工作專職寫作,恐怕別人還沒來勸阻我,我自己已經嚇得心臟病發了。

「任性」跟「懦弱」真是最差的組合。任性讓我不安於現狀,每天胡思亂想好高騖遠;卻又因為懦弱,不敢真正踏出去冒險,生怕落入萬劫不復的下場。我多麼希望能成為一個深謀遠慮,沈著冷靜,有膽量有擔當的人。只是又有一本勵志書籍說:人不要違反自己的本性。

閉上眼睛,很輕易地就可以在腦中描繪出辦公室的景象。我現在的座位在辦公室的最角落,離主管非常遠。背後的窗戶沒有百葉窗,到了下午西晒的陽光非常熱,而且電腦會反光,算是個小缺點。我旁邊是我們的小組長,常常被叫去開會,給我大大方方上網打混的機會。我跟對面的同事間有OA隔著,沒人知道我在做什麼。這家公司除非是倒閉,否則只要你不貪污或亂搞男女關係,它是不會開除你的。所以只要我臉皮夠厚,不在乎悲慘的業績數字,不在乎菜鳥的階級比我高,不在乎薪水單上永遠沒有更動的金額,不在乎人家問我「你還在那家銀行啊?」的語氣,不在乎主管反覆無常的要求跟不斷上升的業績目標,我大可繼續在這裏混上另一個五年甚至十年,唯一的風險是隨時會被調去更差的部門,每天包信用卡包到半夜。

心裏很欣慰,背後卻有些發冷。

離職倒數203天。我想丟掉的,到底是這份工作,還是沒用的自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il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