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又要貼舊文了,我的法國行到底什麼時候才寫得完......是說我到現在還沒把哈利波特電影五跟六看完耶.反正電影贏不過小說,就算了吧......

-------------------

跟許多的哈利波特讀者一樣,我最喜歡的就是第三集,很早以前就決定這是系列電影中我唯一會進戲院去看的一部。當然,拍攝期間種種負面新聞,像是失火啦,罷工啦,多多少少讓我很不安,最厲害的一記晴天霹靂是:他們居然找比角色老十歲的蓋瑞歐德曼來演天狼星!簡直傷透所有喜愛天狼星的純情少女的心。只是,想到萬年大壞蛋蓋瑞老人難得一次改邪歸正,反而增加我想看的動力。〈我還有朋友,擺明衝著老人兄進戲院的〉。總之雖然上片後毁譽參半,我還是在我大壽當天,拖著兩位朋友撩下去了。



先談談我初步的印象吧,一個字:讚!人體氣球跟騎士公車都恰如其分,我個人尤其偏愛哈利撞玻璃那幕,導演還很慷慨地讓他撞了兩次。火車上,小雷初登場, 雖說大衛休里斯愛國的外表小小地傷害了我兩年多來的妄想,但他畢竟是影帝,演出了他自己風格的小雷。真正是溫文儒雅的英國紳士,卻又穩如泰山,一出場就可以掌控局面。老實說,大家說看到催狂魔出現會嚇到,我反而沒什麼感覺。然後是我從預告片就很喜歡的合唱團,那時我才發現,原來第一排的人手上還抓著一隻蛤蟆合音,真是妙極!暴風雨中的魁地奇比賽雖然只有幾分鐘,卻比前兩集的整場比賽還要緊張精彩。還有那棵樹,在原著中只是棵脾氣火爆的危險樹木,導演卻賦予它新的生命,會搖頭甩雪,還會抓小鳥,活靈活現,非常可愛。



不得不承認,三個小演員的演技真的進步了,丹尼爾在前二集的表現真的是呆得一塌糊塗,這集的表情生動豐富許多,充份演出青少年躁動不安的心境。妙麗也變成一個更有自信,明快果決的少女,女王之路不遠矣。至於榮恩,前兩集他的表現相當不錯,這集卻不幸被犧牲,魯柏特似乎已經被導演定位成「只會做怪臉的滑稽演員」,實在是令人扼腕。 此外,阿方索在本片中一大創舉,就是讓主角們除了在課堂上,其他時間全部穿一般的便服,跟麻瓜學生沒兩樣,營造出驚人的寫實感。一來提醒觀眾,哈利波特是個發生在現代的故事,二來也表達出一個含意:雖然故事裏充滿了天方夜譚式的巫術與神話,但它並未脫離現實。 它的主角仍然是有血有肉的平凡人,不是異次元的產物。每個人都有這麼一段青澀歲月,即便沒有那麼玄奇,但我們多多少少會經歷類似的事件或困境,因而更增加了親切感。



本集最讓人稱道的是,它整體的剪接節奏比前兩集緊湊流暢許多,運鏡也很靈活。因為時日已久,印象有點模糊了,但我還記得有一幕,好像是哈利眼巴巴地看著同學高高興興去活米村玩,他卻只能留在學校裏。這裏的鏡頭由高空的鐘樓切入,越過眾多齒輪的縫隙,俯視著站在樓梯上的哈利,只照出了半邊臉,另一半籠罩著陰影,清楚地表現出他鬱悶的心情,讓觀眾感同身受。最重要的是:好美的風景,好壯麗的城堡啊! 每次看到主角身後那一片如畫的風光,總覺得胸口滿滿地,感動得快哭出來了。別的不說,看到哈利騎鷹馬那段,湖光山色與主角融為一體的景象,應該沒幾個人不歎為觀止的吧?蘇格蘭的自然景觀當然不是蓋的,卻多虧了阿方索的鏡頭,將天然美景充份融入劇情中,顯得更加活靈活現。總之, 阿方索是在「說」故事。所謂的說故事,敍述者必須將整個故事充份消化吸收,再用自己的方式表現出來,因此,故事必須是活的。除了故事情節,敍述者自身的眼神、表情、肢體語言都是表演的一部分,而阿方索用他的鏡頭,讓觀眾看到了他的表情,不是只是呆呆地跟在演員身後拍。其實拍絕地戰警的麥可海灣應該也有同等的功力,但是他太愛賣弄了,讓人生厭。



在這裏我就必須發洩一下對前兩集導演克里斯哥倫布的不滿。他手上有那麼多預算,那麼大量的人力物力,砸下大把銀子精心搭造出神奇夢幻的佈景, 將書中的魔法世界成真,他就有辦法硬生生地糟蹋掉。在看第一集的時候我就邊看邊搖頭,無論是斜角巷、霍格華茲城堡,全給他拍得平平無奇,呆板僵硬,完全無法讓觀眾體會出哈利初進魔法世界時的驚異感。他的拍片地也是山明水秀,風景之美絕對不輸第三集,但他卻把片子拍得活像旅遊簡介,呆呆地沒半分特色。偶爾拉個長鏡頭,拍一下城堡跟大湖的遠景,告訴觀眾:「大家看一下,這裏風景很美哦!好,現在回到故事裏。」總之四週的景色跟故事情節完全沒關係。與其搞得這麼累,還不如全部在攝影棚裏拍算了。



至於演員更是不忍卒睹,小孩沒演技是可以原諒的,但是大人呢?從頭到尾只有瑪姬史密斯和亞倫瑞克曼感覺是真的有在演戲,真正演出麥教授跟石內卜應有的樣子,其他人好像覺得反正是兒童電影,做做樣子念個台詞就夠了。就連老牌影星李察哈里斯,感覺都有點心不在焉,所以我反而比較喜歡第三集的麥可坎邦,雖然我完全分不清他跟李察哈里斯的長相。 還有那個海格,無論原著或電影我最受不了的都是他。書裏他是個沒腦到令人厭惡的的大塊頭,而那位演員連他的討人厭都演不出來。書裏的海格應該是在怒吼的時候,他卻像在談論天氣。演員沒看過書也就算了,難道導演就不會注意一下嗎?



第一、二集讓我直覺聯想到一個被硬拉去念床邊故事給孫子聽的老學究,用平板的語調,僵硬的表情,對著故事書逐字照念,反正只要有講出故事情節,讓聽眾知道主角發生什麼事就好,其他的全不關他事。 編劇幫哥倫布辯解,說他忠於原著,所以捨不得刪情節,可是拍得這麼勉強,這也叫「忠於原著」嗎?我真不懂羅琳為什麼要找哥倫布導一二集,看了他的小鬼當家還不知道嗎?他根本不會拍兒童電影,完全拍不出小孩的純真可愛,只是讓個人小鬼大的小孩裝模作樣學大人鬧一場而已。在我看來,小鬼當家根本就是美國版的「好小子」,哥倫布的功夫跟朱延平也相差無幾。



當然第三集在台灣的惡評也是很多,畢竟書太紅,書迷的標準自然就特別嚴苛。大家都在嫌它太短,刪改太多,像魁地奇幾乎就沒演出來。老實說,我也蠻想看妙麗和榮恩為了貓大吵,然後擁抱和好的場景,想看張秋初登場,想看他們拿到魁地奇冠軍,俊美的木透抱著哈利痛哭的鏡頭 ,想看麥教授拿院旗擦眼淚;但是大家不要忘了,這是電影,本來就沒辦法把書裏的精彩情節全部演出來,重要的是它必須帶給觀眾和書本不同的視覺觀感, 況且本篇到了第三集,主題已不是兒童故事,而是關乎青少年的成長,與此無關的地方當然就得犧牲。暴風雨中的魁地奇雖然只有短短不到五分鐘,卻也是緊張刺激, 讓人幾乎透不過氣來,我覺得已經很過癮了。



至於被罵得最慘的尖叫屋一段,我剛開始也是很難理解,這裏是最重心的解謎部分,為什麼演得這麼倉促?只是轉念一想,這一段在書裏看起來很過癮,要是真演出來會是什麼慘狀?不是另找一批演員用旁白方式,怱促又彆扭地演出親世代回憶錄,再不然就是兩個老男人沒完沒了地回憶往事,這樣子能看嗎? 總之,我認為阿方索的確已經用最好的方式,把HP3的故事說到最精彩了。況且,他還小小地滿足了所有犬狼同人女的怨念,讓石內卜對小天小雷說了一句:「你們兩個又像老夫老妻〈old married couple〉 一樣鬥嘴鬥個不停。」真是聽得我好愉悅啊!



說了這麼多阿方索的好話,我自己對HP3有沒有不滿?當然有。首先,小天闖入學校的次數變少,只有萬聖節砍破畫像那次,連最驚悚的持刀站在榮恩床邊那幕都沒演,根本沒表現出「殺人要犯出沒」的恐怖感。看書的時候,看到小天由一個無關痛癢的新聞人物,到傳聞中為了殺哈利出現在學校附近,然後闖到宿舍門口,最後居然殺進寢室,真是緊張得半死,結果電影裏的主要反派變成催狂魔, 鼎鼎大名的阿茲卡班逃犯反而成了龍套,這片子不就變成「哈利波特與催狂魔」嗎?因此這裏阿方索的做法真的有點失策,為什麼一定要拘泥於片長,把重要的氣氛營造犧牲掉呢?以他拍驚悚故事的功力,就算延長到三個鐘頭,應該也不會太膩才是呀。



此外,本片的另一大宣傳重點:蓋瑞老人兄,我不得不說句失禮的話,真的沒把小天的氣質演出來。小天個性的確很激烈,很莽撞沒錯,但他不是那種會輕易表現出來的人。 他只有在面對摯友跟死敵時會露出真正的情緒波動,在不相干的人面前,他的瘋狂就顯得內斂而危險。書裏說他被捕的時候是「仰天狂笑之後,毫無反抗地束手就擒」,再加上在牢裏一臉平靜地向夫子要報紙,簡直就像人魔漢尼拔,讓人不寒而慄,而不是像老人兄在宣傳海報上那樣,沒事亂吼亂叫。雖說他的戲份只有二十分鐘,但對老人兄這種演技派來說,要抓住小天的個性應該不難吧?



最重要的一點:為什麼要把榮恩塑造得那麼廢?第二集時哥倫布就已經打壞了榮恩的行情,第三集非但不改正,還變本加厲。榮恩雖然思慮不甚周密,但論膽量論義氣,他跟哈利其實是有得拼的。他絕不是被狗咬一口就哭哭啼啼「我會截肢,我會截肢」的窩囊廢,而是即便斷了條腿,仍然拼命想保護哈利,還自告奮勇押解彼得,非常熱血重義的男孩,他的形象甚至跟小天有部分類似。我真是不懂,羅琳為什麼要眼睜睜看著前後二任導演這樣糟蹋她精心創造出來的角色?甚至在以後的集數裏,也把榮恩塑造得越來越肉腳。就算要成就哈妙配也不用這樣吧?如果一定要把榮恩弄成廢物,才能讓妙麗選擇哈利的話,那就表示哈利跟妙麗根本不適合。



本片上映後所得到的評價多半是:沒看過書的人說看不懂,看過書的人嫌刪太多,但對我這個熱愛第三集原著的人而言,這是一次暢快淋漓的觀影經驗,而跟我同行的崎更神奇,她說:「看過電影後,終於知道書上在說什麼了。」由此可見,這部電影對原著還是有幫助的。至於那些嫌第三集不夠夢幻,刪改太多的觀眾,我只能說,哈利長大了,可惜觀眾沒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il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