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聽到這部片的編劇是尼克宏比,我真的大吃一驚。根據我看到的簡介和部分片段,這部片完全不符合尼克宏比著名的耍嘴皮子風格。我立刻把本片列入必看片單,果然沒讓我失望。本身是小說家的尼克宏比在改編別人作品時,不但成功跳脫自己的慣用語氣,還藉由一個類似老梗羅曼史小說的故事,帶出一個更深刻的議題:教育。
我忍不住覺得,「名媛教育」 可說是「三個傻瓜」的殘酷版。沒有追求卓越的熱血也沒有歡樂的歌舞,有的只是最現實最功利的考量。最大的相同點是,學校教育同樣食古不化。
嚴肅古板的校長,滿嘴迂腐的大道理,還有自以為是的種族偏見,除去師長的權威外,根本沒有任何可以服人的地方。「沒有學位你什麼也做不成」,也許吧,但是有學位也只是變成像這位校長一樣而已,有什麼大不了?就連美麗聰慧的女老師也滿嘴廢話。「你年輕又漂亮,你可以做任何事」,她有什麼權利跟學生講這種話?只要好好讀書就可以保證擁有光明的未來?她是在說夢話嗎?還不如阮經天一句「你的未來,我全包了」!
既然道貌岸然的師長沒辦法告訴珍妮讀書的價值,那父母呢?很遺憾,他們也不知道,他們只知道升學讀名校的價值。只要考上牛津,就可以認識很多錢途無量的年輕人嫁入豪門,再不然出社會也可以找個穩定的工作,不用像父親年輕時一樣,飽受貧窮和恐懼之苦。那段父親隔著房門說的話,實在讓人鼻酸。真的,父母是很容易被恐懼綁架的生物,怕孩子遭遇危險,怕孩子養不大,怕他們將來受苦。雖然值得體諒,但是輸給恐懼的人,更容易犯錯。
為了拼經濟所以要讀名校,為了讀名校所以處處以考試為先,不能盡情學自己喜歡的科目,分數一考差就會被狂電。對無法上學的窮困孩子來說,讀書是特權。但是對學校裏的學生來說,讀書是不折不扣的折磨。這種狀況到現在還在持續,一點也沒改變。
比起三傻,名媛教育還有一個更尖銳的地方:主角是女孩。有人說過女兒的教育是昂貴的奢侈品。不但昂貴,而且尷尬。女孩子不讀書沒辦法翻身,讀了書呢?在學校是戴眼睛長痘痘的書呆,畢業後就變成像校長和老師那樣的職業婦女,精明能幹,卻僵硬、古板、無趣,說穿了就是「嫁不出去」。克莉絲蒂的推理小說裏,多的是這樣的女性。所以珍妮的父母對她的期待應該也是以嫁牛津人為主,如果不用上牛津就可以嫁有錢人,何樂不為?
是啊,何樂不為?反正一切都是為了錢,要是大衛真的單身,休學嫁給他有什麼不好?為什麼要待在無聊的學校裏,過著無聊的生活?
原因很簡單:一個事業有成閱歷豐富的中年男人,娶一個天真無邪的小女孩做什麼?無非是圖她的青春美貌。但是青春美貌能撐多久?過個十幾年,天真無邪的小女孩變成天真無邪的中年婦女,老公還會要她嗎?她的下場會是如何?
其實根本不用等十幾年,我敢打賭她的婚姻撐不過五年。聽聽她對校長說的話:「我要嫁給我的猶太人,天天吃美食聽音樂,漫步在巴黎街頭。」婚姻生活真的就是「吃美食聽音樂、漫步巴黎街頭」嗎?
當珍妮在抱怨學校無聊,整個國家很無聊的時候,我心裏替她加了一句:「結婚也很無聊。」這不是我說的,是一位婚姻非常幸福的太太告訴我的。結婚的意義不在於享樂,在於面對困難時互相扶持。我實在很難想像,萬一大衛遇到什麼重大挫折,珍妮可以跟他互相扶持。
感觸最深的,是最後珍妮去老師家裏,稱讚老師房子很舒適,老師說:「只是個放鬆的地方。」我想,這才是一切的解答。我沒有藍丘追求知識的勇氣和熱情,對我而言,讀書的意義就是儲存自己的實力,腳踏實地為自己掙得一片可以安心放鬆的立足之地。對珍妮而言,應該也是如此。
仔細想想,整個過程確實是一種教育。非常重要,偏偏學校和家庭都無法提供的教育,還附帶殘酷無比的期末考試。通過了就重獲新生,失敗了就前途盡毁。幸好珍妮的結局還算完美,而且沒有碰到最糟的狀況。如果真的懷孕,這堂課的代價恐怕就過於巨大了。
要怎麼樣的教育才能讓孩子不但older也wiser,這個只怕沒人知道。不過,至少先把「考試至上」的觀念拿掉吧。考卷上的成績好又怎麼樣?不好又怎麼樣?走出教室以後,現實的世界裏還有考不完的試啊。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