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61.jpg

 

劇情的流程大概是這樣:主角出場→主角鬥嘴→火車失控→小卒忙來忙去→主角繼續鬥嘴→火車繼續失控→小卒繼續手忙腳亂→主角還在鬥嘴〈以下重覆三次〉→主角決定去追火車→火車更快→主角繼續追→火車又更快→主角還在追→碰到嘍→主角爬上爬下→主角受傷→換人爬上爬下→第一節車廂過不去→再換人爬上火車頭→煞住嘍→happy ending→在下:囧。

到底該怎麼說呢?真的不是不好看,但是我完全可以理解,為什麼名導加名演員加上一列貨車價實的火車跟緊張的場景,票房卻只是還好而已。

到底少了些什麼呢?一般來說,「主角搏命試圖阻止火車」應該是全劇的重心,也是最精彩的部分吧?但是看看上面的流程,「主角真正面對火車」的部分頂多只有三分之一,前面都是在鋪梗,爆點卻只爆一下下就沒了。明明是十萬火急的情節,卻在火才剛冒出來的時候就熄了,這實在讓觀眾沒辦法大聲叫好啊。

也許東尼史考特只想藉前面鐵路公司、軍方、警方的失敗來表現狀況的危急,但是電影最重要的主角卻還在狀況外,情緒根本出不來。如果能讓主角早點發現情況,早點做出各種嘗試,面對更多波折,情節一定更精彩。災難片不都是這樣演的嗎?

有人說本片是根據真人真事,所以不能改得太誇張,可是我查了一下,電影跟事實本身就出入很大,頂多是借用靈感而已,那為什麼不盡情發揮呢?

看過特別節目,導演說「其實主角是火車」,我想他是說真的吧。把所有精力拿去拍火車奔馳的帥氣場面,所以沒力氣拍演員了。與其這樣,還不如拍「銀河鐵道九九九」......

這部片給我的感覺只有兩個字:可惜。雖然很用心,卻差了一步,沒能衝得更快更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iller 的頭像
    killer

    第八格

    kil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